湖南岳陽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曝氣器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生物處理法根據(jù)參與作用的微生物的需氧情況,可分為好氧法和厭氧法兩大類。
一般情況,好氧法比較適用于較低濃度污水,如乙烯廠污水;而厭氧法較適用于處理污泥和較高濃度的污水。
好氧生物處理法可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大類?;钚晕勰喾ㄊ撬w自凈的人工強化方法,是一種依靠活性污泥工作主體的去除污水中有機物的方法。存在于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必須在有氧氣存在的條件下才能起作用。在污水處理生化系統(tǒng)的曝氣池中,充氧效率與好氧微生物生長量成正相關性。溶解氧的供給量要根據(jù)好氧微生物的數(shù)量、生理特性、基質(zhì)性質(zhì)及濃度來綜合考慮。這樣,活性污泥才能處在佳的降解有機物的狀態(tài)。
根據(jù)試驗表明,曝氣池中溶解氧維持在3~4mg/L為宜,若供氧不足,活性污泥性能差,導致廢水處理效果下降。為保證有充足的供氧,必須依靠一種設備來完成,例如曝氣器。
曝氣原理
曝氣是使空氣與水強烈接觸的一種手段,其目的在于將空氣中的氧溶解于水中,或者將水中不需要的氣體和揮發(fā)性物質(zhì)放逐到空氣中。換言之,它是促進氣體與液體之間物質(zhì)交換的一種手段。它還有其他一些重要作用,如混合和攪拌。空氣中的氧通過曝氣傳遞到水中,氧由氣相向液相進行傳質(zhì)轉(zhuǎn)移,這種傳質(zhì)擴散的理論,目前應用較多的是劉易斯和惠特曼提出的雙膜理論。
雙膜理論認為,在“氣水”界面上存在著氣膜和液膜,氣膜外和液膜外有空氣和液體流動,屬紊流狀態(tài);氣膜和液膜間屬層流狀態(tài),不存在對流,在一定條件下會出現(xiàn)氣壓梯度和濃度梯度。如果液膜中氧的濃度低于水中氧的飽和濃度,空氣中的氧繼續(xù)向內(nèi)擴散透過液膜進入水體,因而液膜和氣膜將成為氧傳遞的障礙,這就是雙膜理論。
顯然,克服液膜障礙有效的方法是快速變換“氣液”界面。曝氣攪拌正是如此,具體的做法就是:減少氣泡的大小,增加氣泡的數(shù)量,提高液體的紊流程度,加大曝氣器的安裝深度,延長氣泡與液體的接觸時間。曝氣設備正是基于這種做法而在污水處理中被廣泛采用的。
湖南岳陽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曝氣類型與曝氣器的功能
曝氣類型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鼓風曝氣,一類是機械曝氣。鼓風曝氣是采用曝氣器擴散板或擴散管在水中引入氣泡的曝氣方式。一般乙烯廠的污水處理多采用這種方式。機械曝氣是指利用葉輪等器械引入氣泡的曝氣方式。
所有的曝氣設備,都應該滿足下列3種功能:
①產(chǎn)生并維持有效的氣水接觸,并且在生物氧化作用不斷消耗氧氣的情況下保持水中一定的溶解氧濃度;
②在曝氣區(qū)內(nèi)產(chǎn)生足夠的混合作用和水的環(huán)流動;
③維持液體的足夠速度,以使水中的生物固體處于懸浮狀態(tài)。
生物濾池
生物濾池的基本原理:土壤自然凈化原理
含有污染物的廢水從上而下從長有豐富生物膜的濾料的空隙間流過,與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觸,其中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并降解,使得廢水得以凈化。主要凈化功能是依靠濾料表面的生物膜對廢水中有機物的吸附氧化降解作用。
生物濾池的分類
生物濾池按其結(jié)構(gòu)可分為普通生物濾池、高負荷生物濾池及塔式生物濾池三種。
生物濾池的構(gòu)造與組成
生物濾池一般主要由池體、濾料、布水裝置、排水系統(tǒng)等四部分組成。
(1)池體
在平面上多為方形、矩形或圓形,高出濾池1.5~0.9m。在寒冷地區(qū),有時需要考慮防凍、采暖、或防蠅等措施。
池壁圍護填料,應該能承受壓力,分為有孔池壁和無孔池壁。有孔洞的池壁有利于濾料的內(nèi)部通風,但在冬季易受低氣溫的影響;池底:支撐濾料和排除處理后的水,池底四周設置通風口。
(2)濾料
一般為實心拳狀濾料,如碎石、卵石、爐渣等;工作層的濾料粒徑為25~40mm,承托層濾料粒徑為70~100mm;同一層濾料要盡量均勻,以提高孔隙率;濾料的粒徑愈小,比表面積就愈大,處理能力可以提高;但粒徑過小,孔隙率降低,則濾料層易被生物膜堵塞;一般當濾料的孔隙率在45%左右時,濾料的比表面積約為65~100m²/m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