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wǎng) 行業(yè)標準】近日,由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起草, TC270(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的國家標準計劃《小麥和小麥粉 面筋含量 第2部分:儀器法測定濕面筋》征求意見稿已編制完成,現(xiàn)公開征求意見。
濕面筋含量及面筋指數(shù)是評價小麥品質(zhì)的關鍵指標。儀器法測定濕面筋含量和指數(shù)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面筋指數(shù)是面筋質(zhì)量的一種重要表述方法,在行業(yè)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F(xiàn)行 2008 版的標準中只有面筋含量測試的相關內(nèi)容,未包括面筋指數(shù)的相關檢測要求。本標準 2008 年版是等同采用的 ISO 21415-2006,而 ISO 21415.2-2006 已進行修訂,修訂后的 ISO 21415.2-2015 中有面筋指數(shù)的檢測方法。因此,一方面為了與 ISO 標準同步,另一方面完善面筋含量及面筋指數(shù)的檢測方法,對本標準進行了修訂。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 5506.2-2008《小麥和小麥粉 面筋含量 第2部分:儀器法測定濕面筋》,與GB/T 5506.2-2008相比,除結構調(diào)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更改了標準名稱(見封面,2008 年版的封面);
──更改了范圍(見第 1 章,2008 年版的第 1 章);
——增加了面筋指數(shù)的定義(見 3.2);
──更改了儀器設備中
離心機的要求(見 6.3,2008 年版的 6.3);
──更改了扦樣要求(見第 7 章,2008 年版的第 7 章);
──更改了樣品制備的要求(見第 8 章,2008 年版的第 8 章);
──更改了一般要求(見 9.1,2008 年版的 9.1);
──更改了稱樣的要求(見 9.2,2008 年版的 9.2);
──增加了離心后用手搓干的步驟(見 9.5);
──增加了面筋指數(shù)的測定(見 9.6);
──增加了濕面筋含量(14%水分基)計算公式(見 10.2):
──增加了面筋指數(shù)的結果計算(見 10.3);
──更改了重復性限 r 值(見 11.2,2008 年版的 11.2);
──更改了再現(xiàn)性限 R 值(見 11.2,2008 年版的 11.2);
——增加了臨界差(見 11.4);
──增加了面筋指數(shù)測定篩盒圖(見 A.3);
──更改了實驗室間測試結果(見附錄 C,2008 年版的附錄 C)。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 21415-2:2015《小麥和小麥粉-面筋含量-儀器法測定濕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數(shù)》(英文版)。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刪除國際標準前言部分(見前言);
──修改前言中的水分含量測定方法的引用文件(見第 2 章);
──更改了扦樣要求(見第 7 章);
──更改了稱樣的要求(見 9.2);
──增加了濕面筋含量(14%水分基)計算公式(見 10.2):
──修改了精密度要求(見第 11 章);
──更改了實驗室間測試結果(見附錄 C);
──用小數(shù)點“.”代替原國際標準中作為小數(shù)點的“,”。
本文件規(guī)定了儀器法測定小麥(包括普通小麥和硬粒小麥)和小麥粉中濕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數(shù)的方法。本文件可直接用于小麥粉濕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數(shù)的測試,也可以用于硬粒小麥顆粒粉或普通小麥全麥粉(顆粒粗細度符合附錄中表 B.1 的要求)濕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數(shù)的測試。
原理:
小麥粉、顆粒粉或全麥粉加入氯化鈉溶液制成面團。用氯化鈉溶液洗滌面團,去除面團中淀粉等物質(zhì),并通過離心去除多余的水,使面筋分離出來并稱重,即為濕面筋。濕面筋離心后,穿過一定孔徑的篩盒,保留在篩網(wǎng)上的面筋質(zhì)量與全部濕面筋質(zhì)量的百分比,即為面筋指數(shù)。
儀器設備:
1. 面筋儀:由一個或兩個洗滌室、混合鉤(見附錄圖 A.1 和 A.2)以及用于面筋分離的電動分離裝置構成。
1.1 洗滌室:配備有鍍鉻篩網(wǎng)架和篩孔為 88 μm 的聚酯篩,以及篩孔為840μm 的聚酰胺篩。混合鉤與鍍鉻篩網(wǎng)架之間的距離應使用篩規(guī)進行校正,篩規(guī)厚度為0.7mm±0.05mm。
1.2 塑料容器:容量為10L,用于貯存氯化鈉溶液(5.1),通過塑料管與儀器相連。
1.3 進液裝置:配有輸送氯化鈉溶液(5.1)的蠕動泵,可使氯化鈉溶液(5.1)流速控制在50mL/min至56mL/min。
2.可調(diào)移液器:可向試樣加氯化鈉溶液 3 mL~10 mL, 精度為±0.1 mL。
3.離心機:能夠保持轉速為6000 r/min±5 r/min,加速度為 2000 g,配有直徑為 22 mm,孔徑為600μm 的篩盒,用于測定面筋指數(shù)(見附錄圖 A.3 和 A.4)。
4.天平:精度 0.01 g。
5.不銹鋼抹刀。
6.500 mL 燒杯:用于收集洗滌液。
7.不銹鋼或塑料鑷子。
8.小型實驗磨:制備的樣品粗細度符合附錄中表 B.1 規(guī)定的要求。
9.表面皿。
樣品制備:
樣品充分混勻后按照GB/T 5009.3(仲裁法)或GB/T 5497(第二法)的方法測定樣品水分含量后測定濕面筋含量及面筋指數(shù)。對于小麥樣品,在測定濕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數(shù)之前,按照附錄B的方法,用小型實驗磨(6.8)對樣品進行碾磨,使其顆粒粗細度符合附錄中表B.1規(guī)定的要求。在碾磨過程中,應防止樣品水分含量發(fā)生變化。
實驗室間測試:
本方法精密度的實驗室間測試情況見附錄C。從這些測試中得到的值可能不適用于其他的濕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數(shù)范圍的測試對象。
全麥粉的濕面筋含量范圍為18.8%~43.3%,小麥粉和顆粒粉的濕面筋含量范圍為18.7%~42.1%,全麥粉的面筋指數(shù)范圍為14~96,小麥粉和顆粒粉的面筋指數(shù)范圍為36~93。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