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集成電路是整個信息產(chǎn)業(yè)的基礎,是實現(xiàn)中國制造 2025 的關鍵,而圖形化工藝又是集成電路制造的核心工藝。光刻膠去除是圖形化工藝中的關鍵技術,其中光刻膠去除劑是決定光刻膠去除甚至圖形化工藝*終良率及可靠性的關鍵材料[1]。
按照摩爾定律,集成電路關鍵尺寸每兩年縮小0.7 倍。其金屬互聯(lián)尺寸也相應降低。為了降低電阻、寄生電容等,集成電路后段金屬互聯(lián)先后采用鋁硅銅、鋁銅以及銅互連工藝,其線寬從微米級、亞微米逐漸發(fā)展到納米級。集成電路關鍵尺寸越小,其對光刻膠去除能力、缺陷控制、關鍵尺寸、金屬離子污染越來越敏感,這就要求在光刻膠去除技術上進行創(chuàng)新,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文章按照集成電路發(fā)展時間節(jié)點以及圖形化工藝變化為主線,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光刻膠去除技術發(fā)展趨勢,并指出我國光刻膠去除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為進一步發(fā)展提供借鑒意義。
2 *代溶劑類光刻膠去除技術
從 1970 年代到 1980 年代,集成電路關鍵尺寸在微米級以上。集成電路后段工藝對金屬連線尺寸變化、側(cè)掏等容忍度較高,濕法蝕刻以其高蝕刻速率、低成本、容易操作等優(yōu)點,在市場是占主導地位。如采用混酸工藝對鋁硅銅金屬線進行刻蝕形成圖形。
在圖形化工藝中,采用酚醛樹脂類 g-line 光刻膠形成圖形,經(jīng)過濕法蝕刻后光刻膠保持良好。在此階段,要求光刻膠去除劑具有優(yōu)異的有機大分子去除能力。溶劑類光刻膠去除劑不含有水,有機胺組分提供一定的光刻膠骨架聚合物裂解能力,組分有機溶劑 NMP(N-甲基吡咯烷酮)、DMSO(二甲亞砜)等按照相似相容原理溶解有機殘留進行光刻膠去除。典型的是 ACT CMI 系列,Avantor 的 PRS3000,杜邦 EKC 的 EKC830 等。其操作溫度基本在 80℃ 以上,甚至部分在閃點以上溫度進行操作。至今,該類光刻膠去除劑仍然有一定的*。
3 第二代胺類光刻膠去除技術
隨著集成電路技術的發(fā)展,其關鍵尺寸逐漸降低到亞微米。濕法蝕刻工藝因其各向同性蝕刻特性,越來越不能滿足需求,干法蝕刻工藝應運而生。干法蝕刻工藝提供各向異性蝕刻形成金屬線(metal)、通孔(via)的同時,其離子束對光刻膠及鋁硅銅、鋁銅、氧化物非介電質(zhì)材質(zhì)進行轟擊,使其表面形成高度交聯(lián)的光刻膠殘留物,同時因氬氣轟擊反濺作用,側(cè)壁富含金屬材質(zhì)。干法灰化工藝的采用,使其殘留物中含有有機、無機氧化物及其金屬化合物[2,3]。這就要求光刻膠去除同時具有有機殘留物、無機殘留物以及金屬交聯(lián)殘留物去除能力。
1990 年代中期,經(jīng)過一系列系統(tǒng)研發(fā),杜邦 EKC 的 WaiMun Lee 博士等成功推出羥胺類光刻膠去除劑,其典型的有 EKC265、EKC270 以及EKC27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