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訪問更快捷
更多流量 更易傳播
隨時掌握行業(yè)動態(tài)
網(wǎng)絡課堂 行業(yè)直播
旋轉粘度計廣泛應用于測定油脂、油漆、涂料、塑料、食品、藥物、膠粘劑等各種流體的動力粘度。該儀器結構簡單、價格便宜、方便實用,因而廣受歡迎。
簡單介紹一下該類儀器的測量原理:
旋轉粘度計開機后先要檢測零位,這一操作一般在不安裝轉子的情況下進行,然后在半徑R1的外筒里同軸地安裝半徑R2的內(nèi)筒,其間充滿了粘性流體,同步電機以穩(wěn)定的速度旋轉,接連刻度圓盤,再通過游絲和轉軸帶動內(nèi)筒(即轉子)旋轉,內(nèi)筒(即轉子)即受到基于流體的粘性力矩的作用,作用越大,則游絲與之相抗衡而產(chǎn)生的扭矩也越大,于是指針在刻度盤上指示的刻度也就越大。將讀數(shù)乘以特定的系數(shù)即得到液體的動力粘度。
根據(jù)其測量原理,為了獲得準確可靠的測量數(shù)據(jù)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儀器的性能指標必須滿足國家計量檢定規(guī)程度要求。使用中的儀器要進行周期檢定,必要時(儀器使用頻繁或處于合格臨界狀態(tài))要進行中間自查以確定其計量性能合格,系數(shù)誤差在允許范圍內(nèi),否則無法獲得準確數(shù)據(jù)。
二、特別注意被測液體的溫度。許多用戶忽視這一點,認為溫度差一點無所謂,我們的實驗證明:當溫度偏差0.5℃時,有些液體粘度值偏差超過5%,溫度偏差對粘度影響很大,溫度升高,粘度下降。所以要特別注意將被測液體的溫度恒定在規(guī)定的溫度點附近,對精確測量最好不要超過0.1℃。
三、測量容器(外筒)的選擇。對于雙筒旋轉粘度計要仔細閱讀儀器說明書,不同的轉子(內(nèi)筒)匹配相應的外筒, 否則測量結果會偏差巨大。對于單一圓筒旋轉粘度計,原理上要求外筒半徑無限大,實際測量時要求外筒即測量容器的內(nèi)徑不低于某一尺寸。例如上海天平儀器廠生產(chǎn)的NDJ-1型旋轉粘度計,要求測量用燒杯或直筒形容器直徑不小于70mm。實驗證明特別在使用一號轉子時,若容器內(nèi)徑過小引起較大的測量誤差。
四、正確選擇轉子或調(diào)整轉速,使示值在20~90格之間。 該類儀器采用刻度盤加指針方式讀數(shù),其穩(wěn)定性及讀數(shù)偏差綜合在一起有0.5格,如果讀數(shù)偏小如5格附近,引起的相對誤差在10%以上,如果選擇合適的轉子或轉速使讀數(shù)在50格,那么其相對誤差可降低到1%。如果示值在90格以上,使游絲產(chǎn)生的扭矩過大,容易產(chǎn)生蠕變,損傷游絲,所以一定要正確選擇轉子和轉速。
五、頻率修正。對于國產(chǎn)儀器名義頻率在50Hz,而我國目前的供電頻率也是50 Hz,我們用頻率計測試變動性小于0.5%,所以一般測量不需要頻率修正。但對于日本和歐美的有些儀器,名義頻率在60Hz,必須進行頻率修正,否則會產(chǎn)生20%的誤差,修正公式為:
實際粘度=指示粘度×名義頻率÷實際頻率
六、轉子浸入液體的深度及氣泡的影響。旋轉粘度計對轉子浸入液體的深度有嚴格要求,必須按照說明書要求操作(有些雙筒儀器對測試的液體用量有嚴格要求,必須用量筒量取)。在轉子浸入液體的過程中往往帶有氣泡,在轉子旋轉后一段時間大部分會上浮消失,附在轉子下部的氣泡有時無法消除,氣泡的存在會給測量數(shù)據(jù)帶來較大的偏差,所以傾斜緩慢地浸入轉子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七、轉子的清洗。測量用的轉子(包括外筒)要清潔無污物,一般要在測量后及時清洗,特別在測油漆和膠粘劑之后。要注意清洗的方法,可用合適的有機溶劑浸泡,千萬不要用金屬刀具等硬刮,因為轉子表面有嚴重的刮痕時會帶來測量結果的偏差。
八、其他需注意的問題。
1.大部分儀器需要調(diào)整水平,在更換轉子和調(diào)節(jié)轉子高度后以及在測量過程中隨時注意水平問題,否則會引起讀數(shù)偏差甚至無法讀數(shù)。
2.有些儀器需裝保護架,仔細閱讀說明書按規(guī)定安裝,否則會引起讀數(shù)偏差。
3.確定是否為近似牛頓流體,對于非牛頓流體應經(jīng)過選擇后規(guī)定轉子、轉速和旋轉時間,以免誤解為儀器不準。
綜上所述,旋轉粘度計雖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但如果不正確使用,一臺檢定合格的儀器卻不能得到準確的測量結果,影響產(chǎn)品質(zhì)量。
粘度有哪些單位?換算關系如何?
粘度的定義
流體在流動時,相鄰流體層間存在著相對運動,則該兩流體層間會產(chǎn)生摩擦阻力,稱為粘滯力。粘度是用來衡量粘滯力大小的一個物性數(shù)據(jù)。其大小由物質(zhì)種類、溫度、濃度等因素決定。
粘度一般是動力粘度的簡稱,其單位是帕·秒(Pa·s)或毫帕·秒(mPa·s)。粘度分為動力粘度、運動粘度、相對粘度,三者有區(qū)別,不能混淆。
粘度還可用涂—4或涂—1杯測定,其單位為秒(s)。
(動力)粘度符號是μ,單位是帕斯卡秒(Pa·s)
由下式定義:L=μ·μ0/h
μ0——平板在其自身的平面內(nèi)作平行于某一固定平壁運動時的速度
h——平板至固定平壁的距離。但此距離應足夠小,使平板與固定平壁間的流體的流動是層流
L——平板運動過程中作用在平板單位面積上的流體摩擦力
運動粘度符號是v,運動粘度是在工程計算中,物質(zhì)的動力粘度與其密度之比,其單位為:(m2/s)。單位是二次方米每秒(m2/s) v=μ/p
粘度有動力粘度,其單位:帕斯卡秒(Pa·s);在石油工業(yè)中還使用"恩氏粘度",它不是上面介紹的粘度概念。而是流體在恩格拉粘度計中直接測定的讀數(shù)。
粘度的度量方法分為絕對粘度和相對粘度兩大類。絕對粘度分為動力粘度和運動粘度兩種;相對粘度有恩氏粘度、賽氏粘度和雷氏粘度等幾種表示方法。
1、動力粘度η在流體中取兩面積各為1m2,相距1m,相對移動速度為1m/s時所產(chǎn)生的阻力稱為動力粘度。單位Pa.s(帕.秒)。過去使用的動力粘度單位為泊或厘泊,泊(Poise)或厘泊為非法定計量單位。
1Pa.s=1N.s/m2=10P泊=10的3次方cp=1Kcps
ASTM D445標準中規(guī)定用運動粘度來計算動力粘度,即η=ρ.υ式中η-動力粘度,Pa.s期目標制ρ-密度,kg/m3 υ-運動粘度,m2/s我國國家標準GB/T506-82為潤滑油低溫動力粘度測定法。該法使用于測定潤滑油和深色石油產(chǎn)品的低溫(0~-60℃)動力粘度。在嚴格控制溫度和不同壓力條件下,測定一定體積的試樣在已標定常數(shù)的毛細管粘度計內(nèi)流過所需的時間,秒。由試樣在毛細管流過的時間與毛細管標定常數(shù)和平均壓力的乘積,計算動力粘度,單位為Pa.s。該方法重復測定兩個結果的差數(shù)不應超過其算術平均值的±5%。
2、運動粘度υ流體的動力粘度η與同溫度下該流體的密度ρ的比值稱為運動粘度。它是這種流體在重力作用下流動阻力的度量。在國際單位制(SI)中,運動粘度的單位是m2/s。過去通常使用厘斯(cSt)作運動粘度的單位,它等于10-6m2/s,即1cSt=1mm2/s。
運動粘度通常用毛細管粘度計測定。在嚴格的溫度和可再現(xiàn)的驅(qū)動壓頭下,測定一定體積的液體在重力作用下流過標定好的毛細管粘度計的時間,為了測準運動粘度,首先必須控制好被測流體的溫度,測溫精度要求達到0.01℃;其次必須選擇恰當?shù)拿毠艿某叽?,保證流出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即粘稠液體用稍粗些的毛細管,較稀的液體用稍細的毛細管,流動時間應不小于200秒;須定期標定粘度管常數(shù);而且安裝粘度管時必須保持垂直。運動粘度國家標準為GB/T256-88,相當于ASTM D445-96/IP71/75。
3、恩氏粘度0E我國的國家標準為石油產(chǎn)品恩氏粘度測定法GB/T266-88。這是一種過去常用的相對粘度,其定義是在規(guī)定溫度下,200ml液體流經(jīng)恩氏粘度計所需時間(s),與同體積的蒸餾水在20℃事流經(jīng)恩氏粘度計所需時間(s)之比稱為恩氏粘度。
4、雷氏粘度(Redwood)此粘度主要在英國和日本沿用。其定義是以50ml試油在規(guī)定溫度60℃或98.9℃下流過雷氏粘度計所需時間,單位為秒。
5、賽氏通用粘度(Saybolt Universal Viscosity)美國多習慣用這種粘度單位,其定義是在某規(guī)定溫度下從賽氏粘度計流出60ml液體所需時間,單位為秒。美國標準方法為ASTM D88
6、幾種粘度的換算1)恩氏粘度與運動粘度的換算
運動粘度υ(mm2/s)=7.310E-6.31/0E 2)雷氏粘度與運動粘度的換算運動粘度υ(mm2/s)=0.26R-172/R 當R>225s時,則用υ(mm2/s)=0.26R 3)賽氏粘度與運動粘度的換算:υ(mm2/s)=0.225S當S>285s時用上式。
相關產(chǎn)品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