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投資企業(yè)表示“6年左右的回收期還是可以接受的”。但事實上,按照目前的補貼政策計算,分布式光伏發(fā)電項目的回收期通常都超過了6年。這一回收期是否稱得上合理,一方面有待市場檢驗,一方面更取決于尚未出臺的電價補貼政策。
除了電價政策,“金太陽”工程實施過程中還暴露出許多分布式光伏未來發(fā)展中的共性問題。比如屋頂的可靠性問題,并網的問題,相關配套法規(guī)的問題。
盡管存在著諸多問題,可無論在業(yè)內專家還是項目開發(fā)企業(yè)看來,“金太陽”工程無疑都是值得肯定的有益探索,為國內光伏產業(yè)發(fā)展打下基礎,做了貢獻,對那些真正想做分布式光伏發(fā)電的企業(yè)來說,作用巨大。
據國家發(fā)改委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任東明提供的數據,“金太陽”工程歷經4年發(fā)展,總規(guī)模達到3160兆瓦,其中2009年642兆瓦,2010年272兆瓦,2011年600兆瓦,2012年1090兆瓦。
=========聯=系=我=們============
亨利集團-安徽亨利儀表電纜有限公司
(黃)手 機:
電 話:
傳 真:
/st37985
/b2b/hhcocbi
m.caturday.cn/st25075
/hhcocbi/
此外,投資風險與回報問題始終是制約分布式光伏市場的關鍵因素,其中,電價政策又是關鍵。以浙江為例,凡在2012年1月1日前核準建設、2012年12月31日及以前建成投產的“金太陽”項目,上網電價在0.482元的脫硫燃煤價基礎上,享受0.7元的省財政補貼,達到每千瓦時1.182元,而此后核準、投產的“金太陽”則只有0.482元的脫硫燃煤價。以正泰投建的杭州火車東站10兆瓦分布式光伏項目為例,2.4億元的總投資中,自投資金為1.4億元,項目年發(fā)電為982萬千瓦時,即使按1.182元的電價計算,靜態(tài)回收成本也要12年,可由于客觀原因,該項目未能在2012年年底建成投產,如果按0.482元的電價算,“這個項目就爛掉了,靜態(tài)回收20多年都收不回成本”。
而根據天通新環(huán)境技術有限公司副總張遠的測算,“在現有的系統(tǒng)建設成本和‘金太陽’的補貼政策下,以合同能源管理為基礎,在華東地區(qū)的光伏項目,投資回收期通常在8~10年年化收益率10%~12%左右。”